揭秘骚扰电话背后的灰色产业链:贷款中介如何利用AI技术牟利 - 中新经济网
手机版
首页 > 商业观察 > > 正文
2025 03/18 11:18
来源:中新经济网

揭秘骚扰电话背后的灰色产业链:贷款中介如何利用AI技术牟利

字体:

  近年来,骚扰电话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,而贷款中介则是其中的重要推手。这些中介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、使用AI外呼技术以及群发系统,大肆拨打骚扰电话,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,还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贷款中介如何寄居在骚扰电话产业链上,并揭示其运作模式与治理难题。

  贷款中介的骚扰电话产业链主要依赖于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。根据调查,许多中介通过购买或窃取公民个人信息,包括姓名、电话号码、房产信息等,作为精准营销的基础。这些信息通常通过网络爬虫、社交平台或黑市交易获得,甚至有些中介会直接向消费者索取授权,以掩盖其非法行为。例如,有消费者反映接到自称银行员工的电话,推销低利率贷款产品,但实际上对方并非银行工作人员。

  贷款中介利用AI外呼技术和群发系统,大幅提高了骚扰电话的效率和覆盖面。这些技术可以自动拨打电话、发送短信,并根据预设的脚本进行标准化的推销话术。例如,一些中介公司配备了4台电话机和电脑软件,通过数据线连接,实现批量拨号和自动接听。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骚扰电话的数量和频率大幅增加,甚至有人一天拨打超过200个电话。

  第三,贷款中介的骚扰电话产业链还涉及复杂的利益链条。中介公司通常与银行或贷款机构签订合作协议,通过介绍客户获得佣金。然而,部分中介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,采取了诸多不正当手段。例如,他们会在推销过程中设置陷阱,诱导消费者签订高额服务费合同;或者通过伪造材料、冒用身份等方式骗取贷款。更有甚者,一些中介还涉嫌诈骗和非法催收,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困扰。

  第四,消费者在面对骚扰电话时往往感到无力。由于缺乏有效的举报渠道和法律保护,许多人只能选择忍耐或拒接电话。然而,这种被动局面并未阻止骚扰电话的泛滥。根据工信部的数据,2023年全国共接到骚扰电话投诉71.1万件,其中贷款理财类投诉占比最高。尽管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治理骚扰电话,但效果仍有限。

  第五,贷款中介的骚扰电话产业链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还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一方面,频繁的骚扰电话导致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下降,甚至引发心理压力和社会矛盾;另一方面,这种行为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,增加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。因此,治理骚扰电话已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课题。

  第六,针对贷款中介的骚扰电话问题,国家和社会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例如,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《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》,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加强技术手段建设,建立骚扰电话拦截系统。此外,银保监会也发布了专项治理通知,要求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强对贷款中介的监管。然而,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和黑灰产业链的隐蔽性,治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
  第七,消费者在面对骚扰电话时应提高警惕。首先,可以通过设置黑名单、拒接陌生来电等方式减少骚扰电话的干扰;其次,若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或滥用,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;最后,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,避免因贪图低利率而落入陷阱。

  第八,治理骚扰电话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。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;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,规范营销行为;公众则应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只有多方协作,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骚扰电话的泛滥,营造一个健康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
  贷款中介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、利用AI技术进行大规模推销,构成了骚扰电话产业链的重要一环。尽管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治理这一问题,但治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。消费者应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;政府和社会各界则需共同努力,从源头上遏制骚扰电话的泛滥,维护社会和谐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
作者:佚名   责任编辑:宏伟
热点关注

Copyright © 2005 - 2025 CNAN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中新经济网 版权所有

京ICP备05004402号-16 不良信息举报:jvbao#cnans.com(将#换成@)